在全党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中,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认真学习《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第二卷,对中国式现代化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更加精准的把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鲜明特色,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新征程上的现代化有着更为坚实的基础,也会遇到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努力把中国特色变为成功实践、把鲜明特色变成独特优势,正确处理一系列重大关系,奋力谱写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的新篇章。
中国式现代化是党领导人民长期探索和实践的重大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我们为如何唤醒‘睡狮’、实现民族复兴这个重大历史课题所给出的答案”。中华民族具有5000多年文明史,曾长期走在世界前列。然而,由于封建制度的腐朽和长期的闭关锁国,在鸦片战争后,我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无数仁人志士为中华民族复兴进行了各种尝试,但都以失败告终。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不懈探求民族复兴的道路。经过28年的浴血奋战,党领导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为现代化建设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新中国成立后,党领导人民战胜一系列严峻挑战、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为现代化建设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为尽快改变生产力极其落后的状况,经过艰辛探索,提出努力把我国逐步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经过实施几个五年计划,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进入20世纪七八十年代,我们党深刻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面对同西方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发展水平上的巨大差距,我们国家没有简单重复西方现代化的老路,而是从实际出发,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实现了从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状况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对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聚焦现代化建设遇到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不断推进各方面创新,成功开启了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党深化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和本质的认识,初步构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作出一系列新的战略安排,进一步丰富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体系;进行新的实践探索,推进一系列变革性实践,实现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中国式现代化是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探索和实践中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重大成果,我们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拓展和深化。
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鲜明特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走向现代化,既要遵循现代化一般规律,更要符合本国实际,具有本国特色”。英国工业革命开启了世界现代化进程。尽管各国现代化的具体路径不同,但都遵循着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般规律,也有一些共同特征。从一般规律看,成功推进现代化,必须建立符合人类进步方向、适应本国国情的社会制度;必须以科技进步为主要推动力,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必须随着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的变化,创新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从共同特征看,各国现代化都经历了以工业化为主要内容的经济结构转变、以城市化为主要内容的社会结构变迁。中国式现代化既遵循了现代化的一般规律,也反映出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
中国式现代化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鲜明特色。要把中国式现代化五个方面的中国特色变为成功实践,把鲜明特色变成独特优势,需要付出艰巨努力。
第一,我国人口规模超过现有发达国家的人口总和,中国式现代化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最为波澜壮阔的现代化,也是难度最大的现代化。人口规模巨大,意味着市场潜在空间大、分工效应高,有助于形成规模经济优势和比较完整的产业体系;意味着中国的现代化将面临更强的资源环境约束,必须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发展道路;意味着中国的现代化将改写现代化的世界版图,深刻影响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处理好内外关系更具挑战性。谋划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各项工作,都需要把巨大的人口基数作为重要前提。
第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也是区别于西方现代化的显著标志。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在促进共同富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同时要看到,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收入差距依然较大。要在继续做好做大“蛋糕”的同时,进一步分好“蛋糕”,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同发力,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努力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着力解决好民生问题,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第三,既要物质富足、也要精神富有,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崇高追求。西方国家的现代化往往伴随着信仰缺失、精神贫乏、物欲横流等问题,我国要坚决避免出现类似问题。还要看到,迈上现代化新征程,人民精神文化需求在持续增长。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全体人民始终拥有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开拓进取的主动精神、健康向上的价值追求。
第四,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点。我国人均资源禀赋严重不足,不可能像西方国家那样在现代化过程中大肆掠夺资源、破坏环境。必须看到,我国现代化面临的资源环境约束会进一步趋紧,必须加快形成绿色低碳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在守住底线、节约集约、多目标平衡下促进高质量发展。
第五,在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谋求自身发展,又以自身发展更好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突出特征。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决不可能走一些国家通过战争、殖民、掠夺等方式实现现代化的老路。当今世界,恃强凌弱、巧取豪夺、零和博弈等霸权行径危害深重,世界又一次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我们要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促进各国共同走和平发展道路。
中国式现代化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代表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
这一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是社会主义的文明形态。现有的发达国家主要是欧美国家和深受西方文明影响的资本主义国家,使人们产生了现代化就是西方化、西方文明就是现代文明的错觉。实际上,受基本矛盾支配,资本主义文明存在着无法克服的弊端:对内,以资本为中心,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保护;对外,奉行丛林法则和弱肉强食的逻辑,给广大发展中国家带来深重灾难。中国式现代化这一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创造的社会主义文明形态,反映着中国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的目标追求。这一人类文明新形态,对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把为民造福作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对外,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致力于为人类谋进步,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作出贡献。
这一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明形态。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以后,世界上诞生了不少社会主义国家。然而,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严重挫折。面对严峻考验,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把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等基本经济制度;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之路,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创造出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让社会主义在中国大地上焕发出新的强大生命力。
这一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的文明形态。中国式现代化这一文明形态是动态演进的,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超越既往。新时代十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在全球竞争中创造了竞争新优势:规模经济优势突出,能够为不同技术创新路线、商业创新模式提供足够赛道和空间;制造业系统性优势突出,能大规模标准化生产,又能快速响应个性化需求;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人才基础、创新主体、新兴产业、新型举国体制等优势正在聚合释放;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世界工厂”的地位日益巩固,“世界市场”的重要性不断提升;人力资本质量红利显现,资本丰裕度明显改善,要素禀赋优势实现动态升级;新型城镇化和消费结构升级持续推进,总需求较快释放和升级。利用好、巩固好、发展好这些新优势,既是经济基本面长期向好的重要支撑,也是解决当前经济问题的重要基础,更是实现现代化目标的重要保障。新征程上,我国将在科技自立自强水平不断提高的基础上,逐步形成更为强大的技术体系;在产业体系完备和配套能力强的优势不断发展提升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具有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在不断扩大制度型开放的基础上,逐步形成更具国际影响力的开放体系,中国式现代化将进一步拓展和深化。
中国式现代化这一人类文明新形态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展现了现代化的新图景,丰富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路径选择,拓展了实现全人类共同价值的道路,为解决当代世界面临的重大挑战贡献了中国智慧,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有效应对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必然会遇到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艰难险阻甚至惊涛骇浪”。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我国改革发展稳定面临不少深层次矛盾躲不开、绕不过,来自外部的打压遏制随时可能升级。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
应对这些风险挑战,必须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年2月7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正确处理好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战略与策略、守正与创新、效率与公平、活力与秩序、自立自强与对外开放等重大关系。处理这六对关系,角度不完全一样,需要把握的重点、难点也不完全一样。处理前三对关系,主要靠我们自己的积累和把握。处理后三对关系,要注重学习借鉴国外现代化的经验教训,不断深化对现代化规律的认识,不断提高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能力。
处理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的关系,要根据现代化总体安排和分阶段、分领域的发展目标,设计好总体战略和各项分战略;要根据时和势的变化,勇于探索未知领域,提出新思路新办法,创造新鲜经验。
处理战略与策略的关系,要着眼于解决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兴衰成败、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大问题,谋划战略目标、制定战略举措,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的战略支撑;要适应新情况、新变化,把战略的原则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结合起来,因地制宜、因势而动、顺势而为。
处理守正与创新的关系,要毫不动摇坚持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确保中国式现代化的正确方向;要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积极识变应变求变,大力推进各方面创新,不断开辟发展新领域。
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要更好实现效率与公平相兼顾、相促进、相统一。既要提高效率又要实现公平,是一大世界性难题。处理得不好,要么损失效率,要么带来严重社会问题。在创造更高效率的同时,更好地维护社会公平,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把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更好有机结合起来,既要发挥市场经济的长处,又要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要防止社会阶层固化,畅通向上流动通道,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处理活力与秩序的关系,要实现活而不乱、活而有序的动态平衡。要深化各方面体制机制改革,充分释放全社会创新创造潜能;要适应人民群众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求,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完善社会治理体系;要统筹发展和安全,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健全国家安全体系。
处理自立自强与对外开放的关系,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任何一个国家的发展都离不开外部资源和外部市场,必须利用好国际循环。但是,大国和小国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不一样,小国发展可以依赖国际市场;大国发展必须立足自身,历来都以内循环为主体,而且随着经济规模的扩大,内循环越来越重要。2022年,新加坡进出口总额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330.0%,而美国仅为27.4%。我国是人口大国,目前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未来发展要在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更好利用国际循环的同时,必须更多依靠国内大循环、增强内循环的内生动力和可靠性,必须提高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必须提高科技自立自强水平,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
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归根到底要靠党的全面领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领导直接关系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方向、前途命运、最终成败”。党的领导能够激发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劲动力,能够凝聚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磅礴力量。我们坚信,有习近平总书记的举旗定向、掌舵领航,有党中央的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中国式现代化必将沿着正确的方向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系列重要论述,高瞻远瞩、内涵丰富、思想深邃,每一次学习都会有新的感悟,每一次学习都会有新的收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要认真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重要指示精神,探索和创新适应新时代新征程需要的决策咨询机构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不断增强综合研判和战略谋划能力,不断提升为中央决策咨询服务水平。同时,在充分全面准确领悟党中央精神的基础上,不断夯实基本理论训练和真实情况掌握这两项基本功,加快建设合作开放研究平台,深入开展现代化进程中的高质量发展的质量动力效率变革、站在高收入门槛上的中国、构建新发展格局、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等重大课题研究,不断推出高水平决策咨询成果,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作出应有贡献。(来源:共产党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