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官网,现在是:
24小时服务中心电话: 028-63891666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党建工作 > 深入学习贯彻市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精神

党建工作

联系我们

  • 24小时值班电话:
    028-63891666
  • 急诊电话:
    028-84335932
  • 健康管理中心:
    028-84331551
  • 医院地址:

    四川省成都市建设南街16号

深入学习贯彻市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精神

速戳!成都市委第十三届三次全会的干货都在这里!

来源: 日期:2018/7/9 16:33:27 浏览量:


7月6日-7日,中国共产党成都市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举行。


1.jpg


市委第十三届三次全会审议通过了

《中共成都市委关于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定》


《中共成都市委关于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加快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的决定》


市委第十三届三次全会讨论了

高质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改革攻坚计划

高效能社会治理体系建设改革攻坚计划

高品质公共服务设施体系建设改革攻坚计划


具体都包含哪些内容?

来,我们通过这些“关键词”

读懂这份超详细解读!

走出新时代成都路径


1

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

努力走出一条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成都路径


——《中共成都市委关于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定》解读


关键词:发展高质量



万亿级产业集群

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在电子信息产业方面,重点聚焦集成电路、新型显示、信息安全、软件服务等领域,到2020年建成万亿级产业集群。


“5G+”

加快形成以人工智能、大数据、5G、清洁能源、现代供应链等新经济为主要形态的开放型产业体系。实施“5G+”,重点加强5G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云医疗、云制造、数字娱乐(电子竞技)、无人机应用,到2020年5G组网实现规模化商用。


新型城市社区

聚焦功能配套,高水平配置标准化厂房、专业楼宇、人才公寓、智慧网络等基础设施,品牌化配套与产业联系紧密的教育科研、孵化平台、产业基金、检验检测认证等服务,打造产城融合、职住平衡的新型城市社区。


成都造“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示范应用

全面提升企业科技创新投入能力,设立创新型中小企业产业引导基金,落实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财税政策,鼓励企业建立研发准备金制度,开展科研项目经费后补助工作,全面推进成都造“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示范应用,到2020年规上企业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到2%以上。


“GP独角兽计划”

全面增强创投融资功能,实施“GP独角兽计划”,发展重点面向初创期企业的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等金融创新,加快构建“创业投资+债券融资+上市融资”多层次创业融资服务体系,打造西部创投融资中心。


高端人才“双聘制”

强化精准匹配,打造跨界共享的人力资源平台,推行高端人才“双聘制”,推动优秀人才同优势产业、重大项目、重点园区和企业高效匹配。


“拟上规、成长型、小巨人”企业

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鼓励民营企业积极参与产业功能区、公共服务等领域,实施民营中小微企业梯度培育计划,加快治理结构和产业结构“双提升”,培育一批“拟上规、成长型、小巨人”企业和一批细分行业的“隐形冠军”。


“一中心三城”

加快形成天府中心、西部博览城、成都科学城、天府文创城“一中心三城”的功能布局。


“48+14+30”的国际航空客货运战略大通道

构建多向度战略通道,加快天府国际机场建设,巩固提升双流国际机场枢纽功能,布局“48+14+30”的国际航空客货运战略大通道,加快打造7条国际铁路通道和5条国际铁海联运通道。


100个特色镇(街区)

推动乡村产业振兴,深化农商文旅融合发展,全面打造100个特色镇(街区)和1000个川西林盘。


2.jpg


关键词:治理高效能


“一站式”社区综合体

编制社区标准体系和社区发展规划,推行社区规划师制度,加快党群服务中心亲民化改造,多种模式建设和运营“一站式”社区综合体,建设“15分钟高品质生活服务圈”。


锦城蓝天

坚持以铁的手腕深入实施治霾十条和大气污染防治“650”工程,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


“蓉城碧水”

坚持重拳治水,全面落实河湖长制管理,深入实施治水十条和水污染防治“626”工程,坚决打赢“蓉城碧水”保卫战。


城市绿色交通体系

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全面形成“轨道交通为主体、常规公交为基础、慢行交通为补充”三网融合的城市绿色交通体系。


15平方米人均公园绿地

到2020年全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5平方米,实现全域景观化景区化。


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

牢固树立城市安全观,深入推进社会治理体系改革,争创首批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


3.jpg


关键词:生活高品质


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强化困难群体就业援助和托底帮扶,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4%以内,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增加28万个学位

努力解决“择校热”“大班额”等突出问题,到2020年建成中小学、幼儿园500余所,增加学位约28万个,全市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0%。


15分钟健康服务圈

加快建设“健康成都”,到2020年,基本形成均衡协调、一体高效的15分钟健康服务圈,居民人均期望寿命81岁以上,建成全国健康城市示范市。


房子是用来住的

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加快建立多主体供应、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改革创新住房公积金制度,坚决遏制投机炒房行为,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全民参保计划

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实现法定人群参保全覆盖、人人享有社会保障。


城市养老设施覆盖率100%

优化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推进社区嵌入式养老,支持利用社区底商和闲置空间就近引入公益性和专业化养老服务机构,到2020年城乡社区养老设施覆盖率分别达到100%、80%。


成都生活美学地图

坚持以文塑城,实施历史名人文化传承创新工程,将天府文化融入城市社区、绿道体系、川西林盘,打造“老成都、蜀都味、国际范”的文化景观、文创街区和小镇,创构成都生活美学地图。


4.jpg


关键词:切实加强党的领导

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

全面提升领导高质量发展的能力

激发干部敢担当善落实乐奉献

完善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制度环境

弘扬务实作风推动落地落实


5.jpg


2

2020年 公园城市特点初步显现


——《中共成都市委关于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加快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的决定》解读


以三级天府绿道体系为骨架,构建“城园一体、绿轴串联”的生态绿网体系;保护天府锦城古城格局,恢复摩诃池等历史文化景观要素;与“三城三都”建设相结合,打造“夜游锦江”等旅游新名片;打造绿道体育消费新场景,以天府奥体城为载体,加快国际一流赛事场馆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作为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作为城市发展中的全新实践,深入实施。


2018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时指出,“天府新区是‘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节点,一定要规划好建设好,特别是要突出公园城市特点,把生态价值考虑进去,努力打造新的增长极,建设内陆开放经济高地”,这既是对高质量推动天府新区建设的殷切希望,也是对成都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的重大要求。


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精神,市委十三届三次全会审议通过《中共成都市委关于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加快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的决定》,以全球视野、国际标准、时代要求规划建设好天府成都。


6.jpg


关键词美学价值

彰显公园城市美学价值,将形成“园中建城、城中有园、城园相融、人城和谐”的公园城市美丽格局,重现天府之国“窗含西岭千秋雪”的盛景。


加速建设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

结合生态绿隔区、环城生态区和城市内部的道路、河流、公园绿地划定城市通风廊道;加速建设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实现生态保育、休闲旅游、体育健身、文化展示、高端服务、对外交往等功能。


天府绿道加速形成生态绿网体系

以“一轴两山三环七带”的三级天府绿道体系为骨架,构建“城园一体、绿轴串联”的生态绿网体系,承载生态景观、慢行交通、休闲游览、城乡融合、文化创意、体育运动、景观农业、应急避难八大功能,形成交融山水、连接城乡、覆盖全域的生态“绿脉”。


打造一批富含时代气息兼具地域特色的城市建筑

强化城市天际线规划与管理,建立以中心城区、东部城市新区为重点的开发强度、建筑高度、建筑形态和色彩管控体系,打造一批富含时代气息兼具地域特色的城市建筑。


7.jpg


关键词:生态价值

彰显公园城市生态价值,成都将以自然为美丽宜居公园城市之“景”,建好山水林田湖城生命共同体,让美丽城镇和美丽乡村交相辉映、美丽山川和美丽人居有机融合。


推进天府植物园建设

提高绿量饱和度,强化森林、湿地、林盘、河流等生态要素保护,实施补植补造、低效林改造、封山育林等措施,加快推进天府植物园等重大生态工程建设。


打造“花园式特色街区”

实施“花园式特色街区”、园林景观大道、市花市树增量提质等增花添彩工程,重现“花重锦官城”美景。


打造精品林盘聚落体系

深入推进都江堰精华灌区和川西林盘保护修复工程。加强“百镇千村”景观化建设。加快建设“四位一体”的特色镇(村),打造战旗村、竹艺村、盆景村等一批乡村旅游精品示范项目。


实施水污染防治“626”工程

实施“蓉城碧水”保卫攻坚战,构建“六河、百渠、十湖、八湿地”水网体系,打造“六河贯都、百水润城”的水灵成都。实施“治水十条”和水污染防治“626”工程。加快锦江、沱江流域水生态治理。


8.jpg


关键词:人文价值

以文化为美丽宜居公园城市之“魂”,促进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彰显大城文明气韵,建设世界文化名城。


恢复摩诃池等历史文化景观要素

保护天府锦城“两江环抱、三城相重”古城格局,恢复摩诃池等历史文化景观要素,强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效保护和活化利用,传承成都故事和民风民俗,留住天府文化根脉和记忆。


加快建设天府锦城

加快建设天府锦城、天府奥体城等重大公共文化设施,结合绿道及城市公园的核心节点,打造东西城市轴线、龙泉山东侧新城发展轴、天府中心等城市景观地标。


9.jpg


关键词:经济价值

以生产方式变革为美丽宜居公园城市之“核”,正确把握破除旧动能和培育新动能的关系,建立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


重点建设28个产业生态圈和11个示范产业功能区

建设一批绿色技术领域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技术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重点建设28个产业生态圈和11个示范产业功能区。


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健全绿色基础设施;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加强污水再生回收利用,建立河湖生态系统及城市再生水的有机平衡体系;完善居民社区再生资源回收体系。


深入实施乡村振兴“十大重点工程”

把乡村作为体现公园城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基底和最大载体,强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深入实施乡村振兴“十大重点工程”和“五项重点改革”。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打造“夜游锦江”旅游新名片

与“三城三都”建设相结合,加快建设成都自然博物馆等文化场馆设施。整体规划建设“西控”片区旅游圈,建设龙门山旅游带、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休闲带、天府绿道游憩带,打造“夜游锦江”等旅游新名片。打造绿道体育消费新场景;以天府奥体城为载体,加快国际一流赛事场馆建设。


10.jpg


关键词:生活价值

彰显公园城市的生活价值。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美丽宜居公园城市之“本”,创新公共服务场景,引导全民参与,共同营造高品质生活环境,引领形成绿色生活方式,提升公园城市生活价值。


科学管理共享单车共享汽车

培育和激发市民主体意识。深化“自行车道+步行道+特色慢行线”慢行交通系统建设,完善“轨道+公交+慢行”三网融合的城市绿色交通体系,科学管理共享单车、共享汽车;实施轨道交通加速成网计划,加快规划建设东部新区轨道交通系统。


加快建设“天府市民云”

从“在社区中建公园”转变为“在公园中建社区”。加快建设“天府市民云”,实施“互联网+”社区便民服务计划;打造生态优质的公共服务空间。建设绿色智慧城市。


实施锦城蓝天行动

实施“三治一增”,坚决打好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实施锦城蓝天行动。实施“治霾十条”和大气污染防治“650工程”。实施天府净土行动。实施“治土十条”和土壤污染防治“620”工程。


11.jpg


实施三大改革攻坚计划


市委十三届三次全会讨论了高质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改革攻坚计划、高效能社会治理体系建设改革攻坚计划、高品质公共服务设施体系建设改革攻坚计划,并对相关工作进行了具体部署。


12.jpg



改革攻坚计划

高质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万亿级先进制造产业


基本建成1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万亿级产业,加快培育2个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万亿级产业,发展壮大2个具有区域带动力的先进制造千亿级产业,全面打造5个具有显著比较优势的千亿级现代服务业……围绕率先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总目标,高质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改革攻坚计划提出,到2020年,成都“中国制造2025”示范区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基本建成全国服务业核心城市、国际消费城市和最适宜新经济发育成长的新型城市。


15.jpg



关键词:产业转型

2020年建成电子信息万亿级产业


计划提出,顺应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聚焦高端、智能、绿色转型方向,全力打造“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做强实体经济,大力发展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医药健康、新型材料和绿色食品产业,推动产业集聚成链发展,在产能规模、研发创新、标准品牌等方面提升核心竞争力,到2020年,建成电子信息万亿级产业,培育装备制造、医药健康万亿级产业,壮大新型材料和绿色食品千亿级产业。


主动融入国家“强芯”发展战略,培育FD-SOI特色工艺,构建完备自主集成电路产业链,加快推进格罗方德12英寸晶圆制造基地、紫光IC国际城等重大攻坚项目;以京东方、中电子等龙头企业为核心构建“研发-制造-终端”新型显示产业生态圈,力促京东方高世代AMOLED生产线等重大项目尽早开工……计划提出,在电子信息产业方面,我市将全力打造全球电子信息先进制造基地和世界软件名城,到2020年,电子信息企业营收突破10000亿元,营收亿元以上企业增至750家。


计划还提出,在医药健康产业方面,将全力打造全球生物医药创新创造中心、医疗健康服务首选地、医药供应链枢纽城市,到2020年,医疗健康企业营收突破5000亿元,营收亿元以上企业增至500家。


在绿色食品产业方面,计划提出,我市将全力打造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绿色食品产业基地,高水平规划建设中国川菜产业园,支持川酒“五朵金花”在蓉设立品牌、营销等功能性总部,增强“郫县豆瓣”等川菜调味品市场竞争力,推动“成都风味”休闲食品加快发展。此外,计划还提出,我市将加快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提升绿色农产品质量供给品质;支持蒲江丑柑、崇州优质粮油等优质农产品拓展国内外市场,推动形成种养殖循环、农产品精深加工、市场营销全产业链融合发展模式。


16.jpg



关键词:现代服务业提质

培育形成5个千亿级产业


计划提出,围绕建设消费市场引领、创新要素集聚、辐射带动明显的国家服务业核心城市,大力推进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现代服务业质量提升,充分发挥现代服务业引领转型发展、支撑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变。到2020年,培育形成会展、金融、物流、文旅、生活服务5个千亿级产业。


其中,会展经济方面,计划提出,我市将加快培育国际化会展品牌,全力打造国际会展之都,培育会展产业链生态圈;在现代物流业方面,将提升国际通道、国际贸易和国际交往功能,到2020年,成都国际(地区)航线总数突破115条,国际班列在国内开行城市中继续保持领先地位,全市物流业增加值突破1400亿元。


在文旅产业方面,计划提出,着力塑造“三城三都”城市品牌,构建现代文创产业体系,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到2020年,实现全市文创产业增加值突破1800亿元,旅游总收入突破5000亿元。在生活性服务业方面,将围绕建设美丽城市创造美好生活,塑造“生活城市”标识,全力打造“成都休闲、成都服务、成都消费”品牌,到2020年,形成3个千亿级消费市场,全市生活性服务业增加值突破3000亿元。


17.jpg



关键词:智能经济、绿色经济

发展“大数据+”“5G+”产业


计划提出,以研发新技术、培育新组织、发展新产业、创造新业态、探索新模式为基本路径,聚焦智能经济、绿色经济等六大经济形态和智慧城市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等七大应用场景,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到2020年,基本构建形成“人工智能+”“大数据+”“5G+”“清洁能源+”“供应链+”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开放型产业体系。


其中,在“人工智能+”产业方面,将以国际AI中心、独角兽岛、鹿溪智谷为创新极核,推动人工智能在智能制造、健康医疗、智能网联汽车、无人仓储物流等领域场景应用示范,加快推动企业在高档数控机床、小型超级计算机、机器人、增材制造等领域开展自主研制和国产化攻关突破。在“大数据+”产业方面,依托商汤科技等核心企业重点突破基于海量数据分析的图像视频安防应用,推动大规模数据仓库、数据清洗、数据可视化等共性基础技术研发,在面向大数据应用的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等基础支撑软件领域取得突破。


计划还提出,在“5G+”产业方面,丰富5G网络高带宽、低时延、广覆盖应用场景,推动中移联合创新中心、华为成都研究所等机构联合开展“5G+”技术攻关,以天府无线谷、云锦天府等重大示范攻坚项目为载体,大力发展“5G+云医疗”“5G+云制造”“5G+数字娱乐(电子竞技)”“5G+无人机”等应用,2020年5G实现规模化商用,特定领域“5G+”行业应用走在全国前列。


18.jpg



改革攻坚计划

高效能社会治理体系建设


实体大厅“多门”变“一门”

让企业和群众“只进一扇门”


实现企业开办时限压缩一半以上,市、区(市)县两级“一次”办好“一件事”主题达到100个以上,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间控制在120个工作日以内,……高效能社会治理体系建设改革攻坚计划提出,将深入推进社会治理体系改革贯穿推动高质量发展和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全过程,全力创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高效一流的政务服务环境、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

19.jpg


提升政务服务效能

让企业和群众办事“只进一扇门”

计划提出,以企业和群众办事“只进一扇门”为目标,大力推行政务服务集中办理,促进政务服务线上线下集成融合,不断提升政务服务效能。


为此,计划提出三大举措——推动实体大厅“多门”变“一门”,推进垂直管理部门办理的政务服务事项纳入综合性政务大厅集中办理,政务服务事项进驻综合性政务大厅实现“应进必进”,优化提升政务服务大厅“一站式”功能,实现企业和群众必须到现场办理的事项“只进一扇门”;在全市各级政务服务大厅(便民服务中心)分类设置综合窗口,实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综合窗口出件”的审批服务模式;搭建面向全所有制、全规模、全生命周期的企业服务平台,形成全覆盖、普惠制企业服务体系。


“马上办”“智能办”

实现企业开办时限压缩一半以上

计划提出,推进政务服务高效便民,以企业和群众办事“少跑腿”为目标,精简办事环节和材料,推动政务服务入口全面向基层延伸,让企业和群众办事更加便捷高效。


全面推行马上办、就近办、一次办——以企业和群众办件量大的高频事项为重点,将更多“承诺件”变为“即办件”,推动合法合规事项“马上办”。推动复杂事项“一次办”,使市、区(市)县两级“一次”办好“一件事”主题达到100个以上。


探索推行“智能办”——建设全市统一的智能化审批系统,创新城市管理模式,实施“互联网+行政执法”,推广全市统一的综合行政执法智慧服务平台。


推进政务服务高效办理——通过优化办事系统、简化办事材料、精简办事环节,实现企业开办时限压缩一半以上,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间控制在120个工作日以内,不动产登记(二手房交易)办理时限压缩至5个工作日之内,电力用户办电时间压缩三分之二以上。



政务数据资源整合

构建全市统一的政务信息共享体系

计划提出,推动“数据多跑路”。加强政务信息资源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互联互通和协同共享,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再造政务服务流程,让公众少跑腿、数据多跑路,不断提升政务服务效能。


推进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加强全市电子政务项目建设管理统筹,从源头上规范电子政务建设;推进已有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全市各级各部门原则上将分散的、独立的信息系统整合为一个互联互通、业务协同、信息共享的大系统,构建完善全市统一的政务信息资源交换共享体系。


建强政务数据基础支撑平台。统筹建设“云、网、端、数”四位一体政务云平台,加快建设统一身份认证、电子证照等共性应用支撑系统,实现各级各部门基础设施统建共用、信息系统上云互通、数据资源汇聚共享、业务应用高效协同;建设市、区(市)县城市智慧治理中心,全面、及时、客观地反映城市运行状况。推进政务数据资源汇聚开放。遵循“一数一源、多源校核、动态更新”原则,构建完善全市政务数据资源目录体系。




改革攻坚计划

高品质公共服务设施体系建设


到2020年初步形成

高品质公共服务设施体系


实施171个重大基础设施和民生项目,总投资15072亿元,到2020年,国际空港枢纽年旅客保障能力达到1亿人次,轨道交通投入运营里程达500公里以上,建成区500米公共交通站点覆盖率95%以上;新开工建设公办幼儿园279所,新增学位8万个,新开工建设小学171所、中学90所,新增学位20万个;天府绿道建成3240公里,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5平方米,实现“开门见绿、300米见园”……根据高品质公共服务设施体系建设改革攻坚计划,我市将在枢纽功能提升、市政设施建设、城市有机更新、民生服务提能、生态本底打造、乡村振兴6个方面展开攻坚,到2020年,初步形成高品质公共服务设施体系。

20.jpg


实施枢纽功能提升攻坚

推动形成立体开放新格局

构建“空中丝绸之路”和“国际陆海联运”双走廊


计划提出,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突出南向、提升东向、深化西向、扩大北向,构建“空中丝绸之路”和“国际陆海联运”双走廊。


国际航空枢纽建设——加快建设天府国际机场,实施双流国际机场扩能改造,推进“两场一体”运营,2020年实现国际空港枢纽年旅客保障能力1亿人次;力争2020年商务航线、货运航线、文化旅游航线分别达到34条、8条、26条。


四向开放铁路通道建设——提升东向,加快新建成达万高铁,打通成都经达州、万州至长三角沿江高速铁路大通道;突出南向,加快推进蓉昆高铁(成自宜高铁)、成昆铁路扩能改造等项目建设;深化西向,提前谋划成都至格尔木铁路前期工作、加快建设成都至西宁铁路;扩大北向,打造成都经二连浩特至蒙古、俄罗斯,对接中蒙俄经济走廊的通道。


内畅外联交通网络建设——加快建设“148”高铁交通圈;2020年实现市域大铁公交化运营里程350公里以上;推进成都至宜宾、天府国际机场、成都经济区环线高速公路等项目建设,实施成都至绵阳、南充等高速公路扩容;加快轨道交通18号线、13号线、19号线等项目建设,2020年运营里程达500公里以上;基本消除市域“断头路”。



实施市政设施建设攻坚

推动形成城市发展新骨架

加快城市跨越龙泉山向东发展


计划提出,积极改善城市公用基础设施、加强“东进”区域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智慧城市设施建设。


完善“东进”区域市政基础设施骨架——加快城市跨越龙泉山向东发展,高起点建设空港新城、简州新城、淮州新城、简阳城区,高标准打造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基础设施,推进东西城市轴线、龙泉山东侧新城发展轴等项目。


完善优质高效市政公用基础设施网络——实施李家岩水库、城市综合管廊等项目。


完善智慧城市服务设施建设



实施城市有机更新攻坚

激发城市再生新活力

2020年前完成834万平方米人才公寓建设


计划提出,通过优化居住环境、打造特色街区、完善慢行交通网络等全面提升城市品质,营造活力现代、生态优美、群众满意的宜居城市。


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力争2020年前完成3.1万户棚户区改造工程、834万平方米人才公寓建设项目和900个老旧院落改造工程。



实施民生服务提能攻坚

彰显城市宜居新价值

积极申办综合性运动会和单项高等级赛事


计划对“三城三都”建设作出部署,提出对标世界城市,加快建设文化、旅游、赛事等重大标识性基础设施。


“世界文化名城”——高起点推进天府锦城、“一带一路”大厦等15个标识性文化设施,高标准建设成都自然博物馆等项目,博物馆突破200个,建设东南西北中5个城市文化中心,构建15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


“世界旅游名城”——推进熊猫、美食、休闲、绿道四大旅游品牌建设,构建世界级旅游产品体系,建设免税及离境退税购物店等。


“世界赛事名城”——按照具备承办高等级国际赛事的要求,高标准推进天府奥体城规划建设,积极申办综合性运动会和单项高等级国际赛事。


“国际美食之都”——加快建设全球川菜文化交流中心、全球川菜标准制定和发布中心、全球川菜原辅料生产和集散中心。


“国际音乐之都”——推进成都大剧院、川剧艺术中心等10个剧场建设。


“国际会展之都”——实施西博城“增位计划”、世纪城“提升计划”,高标准建设天府国际会议中心。


计划提出,围绕群众“急难愁盼”的民生问题,加快构建高标准、全覆盖的民生服务设施体系。


全面推进“优教成都”设施建设行动——到2020年,新开工建设公办幼儿园279所,新增学位8万个;新开工建设小学171所、中学90所,新增学位20万个;中心城区义务教育阶段优质学校覆盖率达75%;每个区(市)县至少有一所省一级示范性普通高中,重点培育71所领航高中、特色高中和综合高中;中职就业率达到98%。创建120所教育国际化窗口学校。


全面推进“健康成都”设施建设行动——到2020年,三级医院达70家以上,其中三甲医院30家以上,省级及以上临床重点学科专科340个以上;重点打造20个具有国际医疗服务能力的医疗卫生机构;339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实现再提升、384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设备实现再升级,2890个村卫生室实现标准化建设;养老床位达到13.5万张以上;中心城区建成242个综合运动场(馆),区(市)县全面建成“一场一馆一池两中心”。


全面推进“菜篮子”建设行动——加快建设265个菜市场。



实施生态本底打造攻坚

塑造公园城市大美新形态

2020年天府绿道建成3240公里


计划提出,构建全域“山水林田湖城”生命共同体,在加快形成“园中建城、城中有园、城园相融、人城和谐”的公园城市美丽格局上取得突破性进展。


实施重大生态建设工程——高起点、高标准建设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强化龙门山生态涵养区保护,加快建设“熊猫之都”。


实施公园城市形态打造工程——加快推进全长16930公里的天府绿道建设,在“一轴两山三环七带”三级天府绿道体系构建上取得实质性突破,以绿道为轴串联形成全域公园链,形成交融山水、联结城乡、覆盖全域的生态“绿脉”,到2020年,天府绿道建成3240公里,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5平方米,实现“开门见绿、300米见园”。


实施碧水蓝天优美环境营造工程——到2020年,岷江、沱江成都段水质优良比例达到70%,纳入国家和省考核断面水质达标率达到100%。



实施乡村振兴攻坚

开创城乡融合发展新局面

推进1000个川西林盘保护修复工程


计划提出,加强乡村文化挖掘、塑造新型乡村形态、优化乡村环境治理,在推动城乡深度融合协调发展上取得实质性突破。


加强乡村文化挖掘——以“西控”区域为重点,建设以文化体验、康养度假为主要特色的沿龙门山、环龙泉山乡村旅游带;打造以龙门山、邛崃山系旅游区。


塑造新型乡村形态——推进1000个川西林盘保护修复工程。


提升乡村环境治理——新(改)建2000公里“四好农村路”、2000个村综合服务社。


推动城乡功能深度融合——打造100个景区型、园区型、农业型特色镇。



成都

用向上的力量

大步向前 创造未来

成都

用包容的态度

吸引人才 一起奋斗

成都

未来的高质量蓝图已经铺开

现在

只等你参与




来源:综合整理自成都日报、成都发布

部分图片来源:视觉中国、中国图库

编辑:沙杉

2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