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建设南街16号
3月11日丹巴县人民医院来了一位发热,已腹痛两天多的 3岁患儿,患儿哭闹不停,家长焦急万分。成都市六医院援藏医疗队的影像学专家卢东立即和当地医务人员为其进行CT检查和读片分析,影像在卢东的脑海里反复甄别,抽丝剥茧中,他确认患儿为急性阑尾炎样改变。
在丹巴县医院外科有着三十多年工作经验的贾文医生和援藏医疗队李文桃医生共同对患儿进行仔细查体、严密病情分析,组织外科医生在办公室开展了紧急讨论后,患儿被诊断为急性阑尾炎,已经有腹膜炎表现,血象畸高且伴有高热、脱水,心率快。如果病情继续发展下去,可能会出现阑尾炎穿孔,发生感染性休克,危及生命,立即急诊手术是最佳的选择。
但是仅仅三岁且病情如此重的孩子在医疗资源有限的藏区进行手术,无疑给相关的外科、麻醉科、儿科都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不做,一旦阑尾穿孔会危急孩子生命;做,3岁小孩的麻醉、手术风险高于成人数倍,术后的恢复也需要特殊护理,即使在内地许多医院也是倒悬之急!
取得患儿家长同意后,援藏医疗队医生和当地医务人员立即进行术前、中、后风险评估;麻醉科韦建军医生立即反复推算患儿需要的药物用量,为患儿量身定制全身麻醉方案;罗洁药师立即到达药房对麻醉医生提出的小儿麻醉和急救药品进行准备。但是3岁的藏族孩子不停哭闹,听不懂汉语,不能配合麻醉工作,拒绝静脉输液,着急的手术室护士们拿着玩具,唱着儿歌,一起分散孩子注意力,终于成功打上液体。“控制液量,打开吸引器,开始麻醉,镇静、镇痛、肌松所有药物以微克为单位给予,插管麻醉医生准备!”韦建军坚定地发言,麻醉药物一滴滴慢慢进入患儿身体,孩子安静睡着了,贾文和李文桃医生带领的外科手术团队开始手术,因为患儿腹腔较成人小数倍,手术操作要求更高。手术室很安静,只有心电监护仪滴.滴.滴……的声音在房间里回荡,铺满脓膜的阑尾被心灵手巧的外科医生一步一步分离、结扎血管,缝扎阑尾根部,清理腹腔,留置引流管,缝合切口……经过漫长的1小时,手术顺利结束,患儿的生命体征趋于平稳。“停止麻醉,开始复苏”韦建军一点点吸净孩子口内分泌物,肌力开始恢复—呼吸正常—镇静消退—患儿睁眼—气管导管拔出—生命体征平稳—脱氧观察—护送患儿入外科加强病房,一切都有条不紊的按照计划实施。
术后,为了提高患儿护理质量,丹巴县医院护理团队还专门组织了护理查房以及专项护理讨论,支援队沈建丽对儿科术后护理提出宝贵意见。经过全院医护团队的紧密合作,患儿身体状况越来越好,痊愈出院。父母动情地称赞:“是党和政府,是藏汉医护人员共同护佑了孩子的生命。”
“你将生命托付,定将护你周全!”通过此次患儿抢救过程,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的援藏队员和丹巴县人民医院医护人员有着共同的信心、决心和爱心,适时摸索出一套适宜当地的小儿诊断、手术、麻醉、护理流程,丹巴县人民医院再次提高了处理急危重症病患儿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