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建设南街16号
目的:了解头孢吡肟在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为临床合理使用头孢吡肟提供参考。
结果:头孢吡肟的不良反应以神经系统表现为主,且主要发生在老年患者和肾功能不全患者。结论:老年患者和肾功能不全患者应慎用或减量使用头孢吡肟。
头孢吡肟为第四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适用于敏感菌所致的下呼吸道、皮肤和骨组织、泌尿系、妇科和腹腔感染及菌血症等。国内临床上头孢吡肟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2%-6%,有过敏反应、局部刺激、二重感染、药热、药疹、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腹泻、便秘、腹部不适,或总胆红素升高等。发现头孢吡肟(0.5g-2.0g,bid,中值给药时间7d)不良反应发生率13.8%,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头痛2.4%、恶心1.8%、皮疹1.8%、腹泻1.7%
1、头孢吡肟引起不良反应的机理
神经毒性反应是由于患者肾功能不全,肾清除率降低,导致头孢吡肟在体内过度积蓄,游离型药物浓度升高,同时尿毒症期间血脑屏障功能不良导致药物在脑脊液中浓度过高。大部分为老年人(只有1例为15岁儿童),有的老年患者肾功能本身就不好,血尿素氮和肌酐原本就不正常,而头孢吡肟主要是通过肾排泄的,如果临床使用时剂量不减少必然导致体内头孢吡肟血浆浓度及游离型浓度升高,同时脑脊液中头孢吡肟的浓度也同步升高,从而产生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至于头孢吡肟引起的血尿和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
2、头孢吡肟不良反应的防治
头孢吡肟过敏史的患者禁用;有其他β—内酰胺类抗生素过敏史者禁用或慎用;过敏体质和过敏家族史者慎用;老年患者和肾功能不全患者慎用或减量使用头孢吡肟。在使用头孢吡肟超过14d时应该注意患者是否中性粒细胞减少,虽然这种不良反应对患者的危害性认识不足,但临床医生还是应该给予关注。一旦发生过敏反应特别是过敏性休克或严重的皮肤过敏反应应立即停药,争分夺秒抢救并积极地对症治疗。对于发生的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停用头孢吡肟后大部分患者即可恢复正常,但如果患者肾功能不全而神经系统不良反应持续存在,那么使用血液透析是最好的治疗方法,血透开始约3h可以排除体内68%的头孢吡肟。使用头孢吡肟治疗期间临床医生应该提高“头孢吡肟可以引起神经毒性反应”的警觉,这对于头孢吡肟神经毒性反应的及早诊断和治疗是很有帮助的。如果发生血尿,停用头孢吡肟换用头孢他啶或者其他抗生素继续治疗即可。